(一)分類
分類就是根據原棉的性質和各種成紗的不同要求,把適紡某類紗的原棉劃為一類,組成該種紗線的混合棉。原棉分類時,先安排特細和細特紗,后安排中、粗特紗;先安排重要產品,后安排一般或低擋產品,同時應注意以下問題:
1、原棉資源
分類時要考慮棉季變動和到棉趨勢,并結合考慮各種原棉的庫存量。要做到瞻前顧后,留有余地。
2、氣候條件
嚴冬干燥季節,為使擋車工操作方便,需適當提高成紗強力。梅雨季節,可在混棉中適當混用成熟度好,棉結、雜質較少的原棉。適當的調度便可穩定生產。
3、機械性能
當使用的機器型號、性能不同,應針對開松、除雜、牽伸等效率的不同,合理選用原棉。
4、原棉性質差異
采取“短中加長” 、“粗中加細”的配棉方法,有利于成紗條干和成紗強力,接批棉間的性質差異越小越好。
5、指標平衡
各種特數紗都有不同的質量指標,各項指標之間有時會產生矛盾,原棉分類時需要加以考慮。此外,其他技術經濟指標也常常產生矛盾,如某一時 期產量、質量達不到指標,需選用品質稍好的原棉,而另一時期成本、用棉量又成了問題,需搭用部分低級棉、回花、再用棉。分類時要加以綜合平衡,大限度地全方面達標。實際生產中,由于設備不同、機械狀態不同、工藝條件不同,即使采用相同的配棉也會產生成紗質量的差異。
(二)排隊
排隊就是在分類的基礎上將同一類原棉分成幾個隊,把地區、性質相近的原棉排在一個隊內,當一批原棉用完時,將同一隊內另一批原棉接替上去。排隊時應注意以下問題:
1、主體成分
配棉時選擇若干隊性質相近的原棉為主體成分,一般主體成分占百分之70。可以產地為主體,也可以長度、線密度為主體。
2、隊數與混用百分率
一般選用5-8隊,隊數多,生產管理麻煩,隊數少,則混用百分率高,混合棉性質差異大。每隊原棉較大混用百分率控制在百分之25以內。
3、交叉抵補
當接批混合棉中某一嘜頭某項指標太差或太好,選用另一隊對應質量較好或較差的嘜頭同時接批以便互相彌補。但同一天調換嘜頭不宜超過2個,比例不宜超過百分之25。
4、勤調少調
即接批時每次調動的比例小些,調動的次數多些,使混合棉質量穩定。如一批原棉混用百分之25,接近用完前,先將后批原棉用上百分之15左右,當前一批原棉用完后,再將后一批原棉增到百分之25,避免混合棉性質突變。
(三)原棉性質差異的控制
(四)回花和再用棉的使用
紡紗生產過程中的回花、回條、粗紗頭、皮輥花等稱回花,可以與混合棉混用,但混用量不宜超過百分之5。再用棉包括開清棉機的車肚落棉(俗稱系 統籽)、梳棉機的車肚花、斬刀花和抄針花、精梳機的落棉等。開清棉機落棉中可紡纖維少,纖維短,含小雜多,經處理后常混于線密度較大的紗或副牌紗中;斬刀 花一般降級混用,精梳落棉在粗特紗中混用百分之5~20,在特紗中也可混用百分之1~5。
上一條:紡織行業技術人才成資源
下一條:盤點中國棉花行業的六大特征 |
返回列表 |